焦点新闻
联系我们
食品工业产业升级的关键出路在于天然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对于食品的需求更加注重品质、安全与健康属性。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与挑战,寻求转型升级之路。而在众多发展方向中,天然化正逐渐成为食品工业产业升级的关键出路。
1. 食品工业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食安办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的《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要求全面加强食用农产品生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进口检验等源头治理,强化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以及在食品生产加工、餐饮服务环节使用监管,严厉打击化工产品冒充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开展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直面了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等问题。
现阶段食品工业在发展进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部分企业被曝原料不合格、生产过程污染、标签篡改等,小作坊更容易出现添加剂超标、微生物污染等问题,而且市场监管难度很大。无论事件的实际影响范围有多大,都会成为百姓关注的群体事件。我国食品工业需要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投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通过品牌企业连锁化,统一管理经营。
2. 健康需求与发展机遇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对食品健康、安全、天然的消费观念正日益加强,例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会仔细查看食品的配料表,不愿选择含人工合成物质的产品。在饮料市场,天然水果原汁销量不断攀升,传统饮料配料也在尽量回避人工色素、香精、甜味剂和防腐剂。一些主打天然发酵、无添加防腐剂的酸奶品牌,凭借其天然健康的卖点,在众多酸奶产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
在政策层面,各国也在不断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计划于2026年底前逐步淘汰美国食品供应中所有石油基人工合成色素 ,并为过渡制定明确的时间表。欧盟要求食品企业明确标注食品中的成分,包括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这促使企业减少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剂,更多地采用天然成分。日本对于天然食品添加剂有专门的审批和监管程序,鼓励企业开发和使用天然、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巴西要求食品企业准确标注食品中的成分和添加剂信息,引导消费者选择天然、健康的食品。
消费者观念和市场需求的转变,为食品工业的天然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为食品和食品配料企业天然化转型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机遇。
3. 天然食品的国际市场情况
国外以“清洁标签”的形式声称产品天然度含量,消费者能够通过清洁标签获悉食品成分和来源,满足他们对产品信息的知情权,相关产品包括食品、膳食补充剂和化妆品等。在欧洲,超过70%的消费者表示在购买食品时会优先考虑清洁标签产品,2022年欧洲地区清洁标签成分市场收入份额最高。根据Data Bridge Market Research的数据,全球清洁标签成分2025年至203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75%,预计2031年产值达到847.9亿美元。
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 Inc.的数据,2024年全球清洁标签成分市场规模为569.6亿美元,2024-203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56%,预计到2032年产值达到878.3亿美元。2024年,北美地区清洁标签成分市场规模为155亿美元,亚太地区为195.8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349.2亿美元。清洁标签成分在食品和饮料行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2024年,饮料行业对清洁标签成分的需求增长最快。嘉吉、ADM、科汉森、杜邦、帝斯曼、英杰尔、泰特莱尔等已经成为清洁标签成分的主要生产企业。
关于食品产品,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 报告,2020年全球天然食品和饮料市场价值为1204.46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3612.69亿美元,2022 - 2031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1.44%;天然饮料在2022 - 2031年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58%。在欧洲市场,2023年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及英国的植物性食品销售总额达到54亿欧元,较2022年增长了5.5%,销售量也增加了3.5%。这得益于消费者对天然和有机食品偏好的增加。2024年美国天然产品市场预计全年销售额接近3200亿美元。虽然没有单独列出天然食品的具体产值,但天然产品市场中包含了众多天然食品品类,且饮料、蛋白质食品等天然食品相关领域发展迅速。亚太地区天然食品市场增长迅速,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消费者对天然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4. 天然食品的国内市场情况
在国内,食品工业天然化趋势正迅猛发展,无论是市场规模、技术创新,还是区域发展等,都呈现出蓬勃的态势。
从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天然食品相关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虽然缺乏确切的数据,但天然发酵的乳制品、健康饮品等细分品类深受消费者青睐,在天然功能食品领域市场需求持续上扬。2023 - 2024年,中国天然功能食品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维生素等天然功能食品的销售额增速明显,市场潜力巨大。在食品添加剂行业,天然添加剂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2020 - 2024年,市场规模从2000亿元增长至32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3%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200亿元,天然提取物(如迷迭香抗氧化剂)保持15%-20%的高增长 ,2025年天然色素市场规模将突破320亿元。
在技术创新层面,国内企业积极投入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果。华恒生物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将β - 胡萝卜素生产成本降低57% ;浙江医药运用超临界CO₂萃取技术使茶多酚纯度达98% ;脂质体包埋技术使维生素C高温保留率从35%提升至89% ,在功能性饮料中的应用增速达24% ,为天然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区域发展角度,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核心经济区域在天然功能性食品行业发展中优势明显。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集群凭借其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正集中发展高附加值功能性天然色素产品,预计到2030年这两个区域的市场集中度将达到较高水平。这些地区的企业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了从原料种植、提取加工到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珠三角则依靠其发达的制造业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成为天然功能性食品行业新的增长引擎。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我国缺乏食品配料天然度认证机制,很多优质安全的产品因价格因素无法在国内立足,只能出口海外。我国的健康食品原料只是保障了他人的安全。
5. 食品配料的生物相容性
食品配料的安全性主要基于毒理学评价,但是,历史上食品添加剂通过了评价,允许使用,后经长期观察发现不安全,被撤销许可的情况确实存在。例如,溴化植物油曾作为饮料中的乳化剂和风味稳定剂,防止柑橘风味物质分离,但美国FDA的研究发现其会导致甲状腺毒性以及在大鼠的心脏、肝脏和脂肪组织中积累溴结合脂肪,2024年11月提议禁止使用。2018年10月,FDA禁止苯甲酮、丙烯酸乙酯、丁香酚甲醚、月桂烯、胡薄荷酮和吡啶作为合成调味料用于食品,因为实验数据显示,这些物质用于动物会诱发癌症。
2021年5月,欧洲食品安全局研究认为二氧化钛能够破坏人体DNA,2022年8月7日,欧盟全面禁用二氧化钛作为食品添加剂。
2023年10月3日,欧盟官方公报发布(EU)2023/2379号条例,从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清单中删除硬脂酰酒石酸酯,原因是欧盟经过评估认为缺乏足够的毒理学数据证明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溴酸钾因含有少量溴酸盐,动物研究显示有致癌性,1999年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可能致癌物”,随后在欧洲国家被禁止使用。偶氮甲酰胺的动物研究表明它可能是器官和细胞毒素,还会导致人类呼吸并发症,被欧盟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日本原先允许使用甜蜜素,1969年,因美国指出甜蜜素可能会引发癌症,日本政府禁止了其使用。2004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基于TBHQ可能具有致癌作用的研究结果,决定禁止其在食品中的使用。我国也曾允许溴酸钾、偶氮甲酰胺、海萝胶、落葵红、密蒙黄、酸枣色、2,4 -二氯苯氧乙酸等作为食品添加剂,现在已被禁止。
虽然合成的不一定不安全,天然的不一定安全,但是从生物相容角度分析,天然物质的生物接受度更好。例如,众所周知的反式脂肪酸,在分子式上与普通脂肪酸完全一致,仅因空间结构的差异,人体便不能代谢。
6. 天然食品认证沿革
食品和食品配料天然度认证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清洁标签”。上海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是我国最早开展这一实践的单位。早在2016年便制定了《天然食品用香精》团体标准,然因检测技术的不完善而未能落实。2024年,上海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在借鉴国内外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技术可信的《食品配料天然度检测》团体标准,可以准确判断食品配料的天然性。在此基础上,发布了《食品用香料的天然性溯源》、《天然食品用香精》修订版、《天然食品添加剂天然性溯源》团体标准,2025年发布了《天然加工食品》团体标准,为天然食品认证从检验技术、配料组成、加工工艺各个角度奠定了法律基础。2025年4月,上海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和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上海有限公司的全球第一张“天然食品香料”认证证书已经颁发,标志着天然食品认证工作已正式启航。
在食品工业产业升级的道路上,天然化是国内外一致认同的发展方向,其市场前进的脚步正以不可阻挡态势向我们走来,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推动整个食品行业朝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政策的持续支持以及消费者需求的进一步释放,食品工业的天然化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食品和食品配料企业应积极顺应这一趋势,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生产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共同推动食品工业产业升级迈向新的高度。
文章来源: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