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严打“山寨食品”还需联动监管

时间:2023-02-14 10:26 阅读:3076

  有媒体报道称,桌上一盒零食里面有“小白兔奶糖”“奥密奥饼干”等,热情的亲戚抓了一把塞到袁成程手里;临走时,亲戚又拿出一盒“六个甄核桃”作为回礼……这是今年春节期间在北京打工的袁成程回到湖南老家走亲访友时遇到的一幕。“六个土核桃”“六个核弹”“六个纯核桃”……正品“六个核桃”的这些山寨货,袁成程已不是第一次遇到。

  无独有偶,重庆一女士发视频称过年收到“六个石磨”“养生核桃”“新六纯核桃”,4件礼品中3箱是假货。视频一出,立刻引发广大网友的共鸣,纷纷表示春节期间买到过“奥利粤饼干”“康帅傅”等山寨货。当下,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食品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消费生活,但是消费者尤其是农村居民,却常常买到这种“山寨食品”。

  山寨食品在原料、配料、口味等方面与品牌食品相比存在诸多差异,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但由于其生产经营成本相对较低,所以通常也会以低于正品的价格进行销售,不法商家和商贩为牟利会铤而走险去生产和销售。农村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加上个人维权能力和监管力量的相对薄弱,给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仿冒名牌、生产销售山寨礼品和“三无”产品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也使过年待客的心意打了折扣。

  农村消费者会因山寨食品价格低廉而选择购买,与自身识假辨假能力不强、品牌意识缺失、法律意识淡薄有关。农村居民中老年人较多,主要消费的食品种类为瓜果、粮食等未经加工的食品,对零食了解甚少,所以即便上当也常常“不知情”“不在意”。有研究者曾对307位农村消费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在鱼龙混杂的消费市场上,农村消费者对于山寨食品的辨别能力不强,警惕性较低,50%的消费者因“仿制逼真,难以区分”购买过山寨食品,26.6%的消费者因“价格低廉”而购买山寨食品。

  “山寨食品”能大肆横行于地广人稀的农村地区,也与农村地域辽阔,商超网点分散,给监管和整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等因素分不开。虽然相关部门采取过整治措施,但收效甚微。农村流动小商贩都是一次性买卖,卖完了就换到下一个乡镇,消费者发现不对想退货,基本没可能,但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如果消费者不维权、自认倒霉,也纵容了这些商家。为此,2022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为促进消费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严格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对食品和药品生产、运输、仓储、销售全链条所涉制假售假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要以对“一条龙”产业链联动监管的方式,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加强食品安全,还应从体系建设、商家和消费者层面配合联动监管。建立监管体系方面,农村地区加快建立包括集中收集、追溯、跟踪等制度在内的食品监管体系,对于所有流入农村市场的商品,尽快建立溯源机制,明确生产、流通责任,对全链条规范运营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加大日常监管的监督检查力度和行政处罚力度,要让不法商家承担违法成本,以此形成有力威慑;加强依法诚信经营的宣传,让商家主动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和高质量服务;消费者也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山寨或“三无”产品的危害性,如果被误导购买,要及时收集好相关证据,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举报。

  (廖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