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将率先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时间:2023-03-31 15:29

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率先开展全要素全链条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方案》提出,要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全链条综合防治。

  一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量。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建立健全主要农作物氮肥施用定额管理制度,引导农民把施肥量控制在合理区间,推广水稻侧深施肥、种肥同播等高效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打造新技术、新肥料、新装备“三新”集成配套典型,推进化肥多元替代。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应用高效节约型施药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集成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推广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措施,促进农药减量。持续推进养殖粪污减量排放,改造提升畜禽养殖、节水清粪等设施装备,减少畜禽粪污产生量,加快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减少养殖尾水排放。

  二是推进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加快构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现应收尽收、就地利用、高值利用。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养殖场(户)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促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沼气、生物天然气。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分区域、分作物推进秸秆科学还田,提升耕地质量,有序发展秸秆成型燃料、热解气化等生物质能,因地制宜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生产食用菌基质、育苗基质等。加强农膜回收利用,科学推进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有序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健全农膜回收激励机制,分类处置废旧农膜,支持建设废旧农膜加工利用设施。

  三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末端治理。治理农田退水,重点在南方水网区和河套灌区的先行区,因地制宜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充分利用农田周边退养鱼塘、废弃坑塘建设生态湿地,构建农田退水排放生态缓冲区,有效拦截农田排水中氮磷物质。治理养殖尾水,在水产养殖量大的先行区,推行复合人工湿地等尾水处理方式,发展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实现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探索推进生活污水与畜禽粪污、厕污、农产品加工废水等协同治理。

  四是推进农业生态系统循环畅通。构建大中小循环相衔接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多样性、持续性。促进农户内部小循环,推行种养配套生产,发展庭院循环经济。促进种养产业中循环,完善秸秆收集处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等节点工程设施,培育种养配套、秸秆还田、粪肥施用等服务组织,畅通种养循环链条。促进社会层面资源利用大循环,完善绿色加工物流等基础设施,推动多种形式的产业循环链接和集成发展,加快建立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种养循环体系。

  《方案》还要求,推动资金集聚投入、科技集成应用、主体集合发展、数字集约赋能,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要素投入。

  据了解,目前,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已创建128个先行区,引领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在新阶段,依托先行区探索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十分必要。”《方案》明确,到2025年,在先行区率先建成一批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基地,创新一套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机制,引领带动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投入品使用减量增效,科学施肥施药技术集成应用,统配统施、统防统治服务模式普遍推行,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5%以上;农业废弃物有效利用,秸秆、农膜和畜禽粪污收集、储运、利用体系逐步健全,市场化机制加快构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2%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7%以上;生态循环模式初步形成,农业产地环境明显改善,种养循环、农牧结合更加紧密,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推广,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明显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