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联系我们
国家卫健委发布新版防护指南 冷链运输岗位全程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
8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版《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以下简称“戴口罩指引”)和《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以下简称“‘三重’防护指南”)。
新版戴口罩指引中特别强调,境外冷冻食品加工、贮存、装卸、运输等冷链运输岗位强化防护,在工作期间全程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防范经物、经环境、经人的传播风险。厨师、酒店和餐馆服务员等公共场所服务人员,以前要求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此次修订进行了提级强化,要求工作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口罩。
对普通公众来说,除了在商场、超市等密闭场所需要戴口罩外,当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环境及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也需要佩戴口罩。
与之前“三重”防护指南相比,此次修订将“三重”的种类由原来65类增加到85类。在重点场所和重点单位方面,增加了对奶茶店、口岸等10类场所和单位的卫生防护要求。坚持“人、物、环境同防”“闭环管理”,强化了健康监测、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清洁消毒和应急处置等措施要求。例如,对奶茶店提出确保有效通风换气,增加通风频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控制进入室内奶茶店的人数,室外奶茶店提醒顾客保持安全距离,并在收银台等区域设置“1米线”;顾客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等要求。
口岸、码头、机场等高风险场所是“人、物、环境同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导致近期聚集性疫情暴发的关键风险点。对此类场所,一是加强入境人员和车辆信息管理,确保闭环式“点对点、一站式”转运和无缝对接,实现从“国门”到“家门”闭环式管理。二是加强入境货物检测和消毒,强化冷链物品追溯管理,并做好检测和消毒等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定期进行督导和抽检评估。三是强化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按照不同的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个体防护标准。高风险岗位人员要相对固定,登记造册,实行闭环或封闭管理,增加核酸检测的频次。
在重点人群方面,强化了机场装卸工人、一线市场监管人员等10类重点人群的防护要求,加强相关行业职业人员,特别是一线职业人员严格执行戴口罩、疫苗接种、消毒等防护要求,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例如,对一线市场监管人员提出,在对进口冷链食品、高风险进口非冷链食品进行监督检查、排查管控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戴一次性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