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种业要打“翻身仗”更要打“持久战”

时间:2021-08-09 11:09 阅读:2210

本报评论员  王磊

  近期,暴雨肆虐河南,造成农作物受灾1450万亩、成灾940万亩、绝收550万亩。人们都比较关心我国粮食市场是否会受到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河南等地发生暴雨灾害后,华北部分地区玉米价格短期内出现了小幅反弹,收购价每斤上涨2—3分钱,但并没有带动全国价格上涨。

  可以说,我国粮食供给总体有充分保障,但一些品种仍有突出短板。“小种子”绊住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腿”。对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

  “翻身仗”必须打。

  民以食为天。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全面小康,伟大的历史跨越,铸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千秋丰碑。新中国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面对农业连续丰收,人民丰衣足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是人民领袖的深切嘱托,蕴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清醒的政治远见。

  必须看到,我国一些农业品种“受制于人”。目前从水稻、小麦到玉米、大豆,再到蔬菜、水果,很多种子都是一次性的,种植者每年都需要购买新的种子。国内也有大豆种子,但在抗病性、产量、出油率等多方面,都与进口种子有不小的差距,导致国内的大豆种植面临基本被进口种子垄断的窘境。2020年,我国玉米单产421公斤/亩,美国为735公斤/亩。1996—2019年,美国玉米单产年增长8.5公斤/亩,良种贡献率65%;中国单产年增长4.5公斤/亩,良种贡献率45%。良种贡献率差20个百分点,亩产就差了近一倍。

  因此,只有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用“中国种”种出“中国粮”,才能护好“中国碗”。

  “翻身仗”不好打。

  种业的技术高度集成、资源高度集约、资本高度集中、人才高度聚集特征日趋明显。必须承认,由于在种质资源挖掘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应用等方面起步晚,我们与世界最先进水平还有距离。这就需要以科技引领、加强研发,把科技自立自强摆在农业的突出位置,基础是把种业自立自强摆在突出位置。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但基地的科研育种、生产制种、科技交流、成果转化等功能有所割裂。下一步,还应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创新基地运行机制,将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有机结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搭建科研院所与种业企业协同发力的舞台,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既注重技术链也注重价值链,解决种业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问题,从而实现好品种的持续产出。

  种业不同于一般行业,不仅仅是一类经济产业,更承担着扛稳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具有重大社会意义。因此,种业“翻身仗”不仅需要勇于担当、奋发有为,更要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快构建可持续、现代化的种业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创新型种业企业,推进科企深度融合,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提升商业化育种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功发行首单3年期支持“南繁硅谷”建设主题金融债券30亿元,加大对现代种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都充分体现了政策布局和国家资本起到的引领示范作用。

  打好种业“翻身仗”除了加强研发、加强保障之外,还需要规范秩序,营造公平的环境,这就离不开加强监管,尤其是对假劣种子和“仿种子”等急功近利行为,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农业农村部日前部署开展的2021年全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就是要全面强化品种管理,推动品种由“多、乱、杂”向“多、专、优”转变。

  “翻身仗”是一场“持久战”。

  种业被视为农业的“芯片”,想要短时间研发出同等或接近进口品质的种子,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同时,国外的种子都申请了专利。所以种源“卡脖子”的直接原因是没有好种子,根本原因在于种子的研发水平,而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持续的投入。所以,需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是种子研发的三大要求,这就注定了一个种子从科研到投入使用,必须要走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路程。例如,培育一个水稻新品种,需要8—10年时间;培育一个玉米新品种,最快也需要7年时间。由此可见,种子研发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持久战”。而种子从研发出来到开始应用,还需要不断改良,始终保持“高产、稳产、优产”,就更是一场“持久战”,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翻身仗”,有难度;“持久战”,路漫漫。

  要坚定信心,集中力量、集中优势,以国家级种业基地建设为引领,以分子水平的基因育种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开路,推进种业振兴。

  要继承和发扬袁隆平精神,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以中国杂交水稻育种这一成功案例为榜样,躬耕田野,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断取得种子研发的新成就。

  还要兼收并蓄,学习先进。通过去粗取精,缩小差距,力争“弯道超车”,让中国育种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打好“翻身仗”,坚持“持久战”,种业强国梦,指日可待。(韩松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