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我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时间:2021-02-25 14:33 阅读:1297

  校园食品安全关乎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务必严之又严、细之又细,确保安全。近年来全国多地在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加大监管力度、强化宣传教育、推动社会共治等方面出实招、求实效,积极推动落实学校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教育部门的行业管理责任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但是,当前校园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不容轻视,食源性疾病事件时有发生。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工作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去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部署开展3年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印发以来,各省统筹积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推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压实主体责任

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和制度

  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必须严字当头,责任到位。各地要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和制度,依法依规快速开展应急处置,及时妥善回应社会关切。对引发食源性疾病的供餐单位和承包公司实施联合惩戒。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落实校园食品安全校(园)长负责制,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督促学校食堂规范化管理,全方位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督导检查,严肃查处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渎职行为。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日常监督检查,落实网络订餐平台责任,加强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学校要切实担负起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严格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对大宗食品实行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鼓励家长委员会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各地加强组织领导,把压实主体责任放在落实工作的首位。天津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成立了由市教委主任任组长的市教育系统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陕西省对食品安全事件严肃追究责任,对相关人员进行警告、通报批评、调离岗位等处理,进一步提升负责人安全责任意识;河南、宁夏、青海等省份制定本省《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方案(2020—2022年)》,落实行动目标,压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

  为落实好《方案》,各地强化风险防控,全力排除隐患。浙江要求疫情期间减少集中就餐,中小学实行统一配餐至教室,高校实行错峰错时就餐、点餐配送制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落实加装隔板、错时分批等要求。江苏南京、苏州、无锡等地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陕西加强校园食品卫生安全预警,先后发布全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期预警,将食源性疾病作为关注重点。

创新监管方式

提高食安透明度和追溯性

  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加强智慧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推动全省2.67万所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校园食品安全实时监管全覆盖,创新“区块链+重要产品追溯”技术应用,率先建成并应用冷藏冷冻食品追溯系统;吉林省吉林市在全市46所食堂的关键部位安装监控设备,通过“智慧食安”供货平台采购食品,全市校园食堂做到面向社会公开;江苏苏州、宿迁实现农产品追溯系统、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与“阳光食堂”对接,进一步提高学校食品安全透明度和追溯性。

  在提升质量、制止浪费、强化宣传、优化供餐模式等方面,各地也有“新招”。甘肃、云南积极推进“农校对接”联合采购,确保大宗食材食品安全,降低采购成本;江西、天津、宁夏印发制止餐饮浪费的通知,树立健康饮食观念,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建立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的长效机制;河北全国首创“学生安全教育形象大使”,制作了包括食品安全等安全教育系列动画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甘肃、河南全面推进学校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对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师、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学校食品安全专题培训;吉林按照教育脱贫攻坚总体要求,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河南积极推进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全省试点县已达41个,受益学校达12700所,受益学生近304万人。

加大健康饮食宣传

推进食安营养知识健康教育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和《关于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均对做好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出要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推进包括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在内的学校健康教育。教育部多次在国家教育资源网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和营养等健康教育知识有奖问答,组织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借助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提高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认识。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全民营养周”“中国学生营养促进日”等活动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

  下一步,教育部将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持续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共同守护校园食品安全。加强指导学校开展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加强督查考核

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随着开学返校日期临近,目前学校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学校以及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配合,相互支持,将各项食品安全保障以及疫情防控工作措施抓严、抓细,做到精准到校、精准到人、精准到事,以对学生、家长和社会负责的态度,守好食品安全底线,确保学校安全开学。2020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教育、公安等部门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统筹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和春季开学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自纠,认真排查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全面核查清理所有食品原料,及时排查和消除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通过制定方案、细化措施,将工作抓紧抓实抓细。

  针对目前各地学校陆续复学复课的实际情况,为加强学校复学复课后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为此,湖南针对部分地区学校食品安全自查责任落实等方面暴露的问题,开展学校食堂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江苏教育部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强化督导考核,制定现场检查表,对全省各区市进行督查,并进行评分及通报,积极推进“阳光食堂”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建设,校长、家长可以实现在线动态监督。

  加强校内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管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多次组织召开全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分析校园食品安全形势,部署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每年春秋季开学前后,教育部门均联合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排查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加强对学校食物中毒和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事件多发地区的督导检查。对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学校食堂、校园周边餐饮门店和食品销售单位实行全覆盖监督检查,依法依规严厉查处“五毛食品”和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等不健康、不安全食品。

(郭馨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