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2023年服贸会举办专题论坛 以“组合拳”打击侵权假冒

时间:2023-09-07 17:28 阅读:4010

日前,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打击侵权假冒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与会人士认为,打击侵权假冒是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创新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质量强国建设,大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多措并举提振消费信心。“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国际服务贸易的标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中国打击侵权假冒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国际国内广泛认可和赞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在论坛上介绍,2002年至2022年,中国知识产权贸易总额从32亿美元增至578亿美元,年均增速约为15.5%。

  此次高峰论坛发布的《2022年中国反侵权假冒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全年授权发明专利79.8万件、实用新型专利280.4万件、外观设计专利72.1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4件,发明专利有效量位居世界第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同时指出,中国创新能力排名继续上升,位列全球第11位。

  《报告》同时显示,2022年,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了“2022年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18省、市、自治区同步销毁侵权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商品逾30大类,重量超过3000吨,货值达5亿元。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查显示,2022年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得到81.25分,比上一年提高0.64分。

  “假冒伪劣是消费中的顽疾,加大打击力度,有利于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社会发展。”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看来,在消费环境创造上,打击侵权假冒活动,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加大服务领域的制度性开放,促进服务业发展,促进新供给,有序推进法治建设,加大对假劣伪冒、侵犯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二是要完善法律体系,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王微指出,特别是要针对现在消费升级新领域加强消费者保护,如服务消费领域,要加强消费者教育,提升监管和治理部门的能力建设。要用新的监管手段更好地打击假冒伪劣和知识产权的侵犯活动,更好地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丰富、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供给。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侵权犯罪跨区域、链条化、产业化态势愈发明显,侵权行为隐蔽性日渐加剧。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介绍,根据协会对近五年酒企遭遇侵权情况的调查,遭遇知识产权侵权的企业占87%,其中商标侵权占78%。何勇建议,市场监管要形成“组合拳”机制,围绕构建司法、行政、行业协作打击保护双向联动机制等开展工作。制度上,完善法规,建立快速、高效、司法定量的制度。执法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提高侵权违法的成本。维权机制上,应完善维权渠道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还可通过科技投入,建立多方参与的信息链、可追溯链的共享平台。

  谈到监管执法与营商环境的建设,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广告科科长陈晓哲表示,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监管执法可以起到增量促进作用,执法之后形成的市场环境越佳,企业因为知识产权获得的效益也越高。

  会议指出,在打击侵权假冒、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国的治理方式更加多元。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全面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市场主体名下知识产权信息9876.25万条,充分发挥了信息公示和信用监管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杨晓晶)

来源: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