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加快标准化建设 引领功能农业“种出更好农产品”

时间:2023-08-25 10:00 阅读:3153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功能农副产品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功能农副产品发展的基础是功能农业,功能农业要解决“未来农民种什么”“未来人们吃什么”两个问题,农业要从“种出更多农产品”向“种出更好农产品”转变,从“吃得饱”向“吃得健康”转变。

  功能农业标准是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近日联合印发的《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提出,围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制定优质农产品标准,研制富硒等功能农业标准,推动农产品分等分级和包装标识标准化。这意味着我国功能农业将进入标准化建设的新发展阶段。

功能农业是解决“隐性饥饿”的途径之一

  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吃的三个阶段,我们经历了从有什么吃什么,到想吃什么吃什么,下一步就是该吃什么吃什么。”安徽科技学院长三角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院长尹雪斌说。

  “该吃什么吃什么”背后存在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隐性饥饿。隐性饥饿是指缺乏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导致的一种隐蔽的饥饿状态。早在2014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就明确提出,全球约有20亿人正遭受隐性饥饿的困扰。201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2019年世界儿童状况:儿童、食物与营养》显示,全球至少有半数儿童遭受隐性饥饿的困扰。

  和人们所熟悉的饥饿不同,隐性饥饿不会及时发出预警,提醒你“该吃饭了”,因此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不容忽视。山西农业大学教授侯向阳表示,微量营养素缺失、失衡等问题,是阻碍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介绍,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食物供给充足,膳食结构有所变化,体格和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但超重及肥胖问题凸显,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或者隐性饥饿在某些人群或地区仍然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导致疾病负担不断加重,慢性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疾病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看不见的饥饿”正在被越来越多人看见,而功能农业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功能农业产值将超万亿元

  “功能农业要解决‘未来农民种什么’和‘未来人们吃什么’两个问题。”尹雪斌表示,“我们要从‘种出更多农产品’向‘种出更好农产品’转变,从‘吃得饱’向‘吃得健康’转变。”

  功能农业是2008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率先提出的新概念,此后,我国功能农业实现从“从0到1”的发展。其是促进农产品的营养化、功能化,主要满足人们“吃出健康”的新需求,是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依托特色资源,根据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变化,开发特殊地域、适宜特殊人群的功能性食品。这为功能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22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增加健康营养农产品和食品供给”要求,则进一步加快了这一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预测,到2035年,功能农业产值将超过一万亿元,是一个万亿级的新风口。

功能农业产业生态尚待形成

  提到功能农业,大多数人会想到硒产业——富硒大米、富硒水、富硒猪肉、富硒鸡蛋、富硒茶叶、富硒生态康养旅游……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也催生了一个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然而,作为功能农业的抓手之一,硒产业在体现功能农业成效的同时,也反映了功能农业面临的一些问题:一方面,功能农业并非只包括硒产业,硒产业的“一枝独秀”恰恰说明功能农业的发展呈现出区域和品种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功能农业还存在基础模型与方法学研究不足、标准体系尚未建立、科技创新链断链现象普遍等诸多问题。

  “功能农业面临的科学问题不可能不交叉,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找出问题后再进一步解决。”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推动功能农业融合发展是通过产业联动,体制机制创新,跨界优化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配置,实现功能农业横向、纵向产业关联,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形成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各类主体共生的功能农业生态。

从三方面着手补齐短板

  随着消费者对安全、健康、营养、高品质食材需求的日益增加,功能农业品牌化、科技化和规模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功能农业发展初期面临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要瞄准功能农业发展短板,精准发力,构建品牌建设、科技支撑和市场营销支撑体系。

  一是打造功能农业区域公共品牌。通过要素整合以及生产关系重组,突出地方农业资源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赋予功能农业品牌相应的文化内涵,形成有辨识度和差异化的区域功能农业品牌。

  二是构建功能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功能农业的发展需要积极运用技术手段,降低对土壤天然营养成分的依赖,以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的营养与安全。要适应功能农业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的发展需要,按自然资源、生态和农业区划设立,构建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营养与健康、医药以及生态与环境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功能农业研究、应用和推广体系,为功能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是加强功能农业文化价值和市场宣传。在当前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功能农副产品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发展空间,但我国功能农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不足也是影响功能性农业市场拓展的障碍之一。要积极运用新媒体对功能农产品、食品、营养强化技术等相关知识进行科普宣传和理性解读,提高功能农副产品的社会认知,引导形成健康的消费理念和需求,为功能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社会氛围,展现乡村活力奔涌的新气象。

来源: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