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联系我们
“十四五”新关口,酒业标准化进程再提速
作为酒业品质升级、产品创新和产业进步的基础,标准体系建设对酒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质量;没有现代化的标准体系,就无法实现新时期酒业的长久繁荣”已成酒业共识。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综艺集团董事长昝圣达曾提交了《关于重视并解决白酒勾兑滥用化学添加剂问题的建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对于上述建议答复称,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不断完善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修订白酒质量国家标准,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严格白酒质量安全监管,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守安全底线,提升质量高线,推进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包括,先后修订发布了《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白酒质量要求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等国家标准,同时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修订白酒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一步规范白酒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签标识等。
产业标准化势在必行
10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未来15年我国标准化发展明确了目标、画出了蓝图,再次凸显了标准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标准化建设也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意见》指出,要从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化产业标准化工作,坚持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通过系统构建、体系准入、协调配套、追本溯源和科学表达等方式进行引领和支撑,推动酒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标准化语言是品质表达的重要方式。“之前的酒类标准更多用于理化指标、食品安全指标、卫生指标方面的基础性要求,随着产业和市场的持续升级,标准化工作将承担更多角色,包括风味解析、感官表达、产区生态、产品追溯等多个方面。”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要喝好,更要喝明白,这是对美好生活的诉求,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酒业到了控量提质的阶段,推进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
“白酒国际化首先需要标准的国际化。白酒含有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具体是什么,哪些有益、哪些有害,都要说清楚,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规则,融入国际市场。”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在谈到白酒产业标准化的重要性时曾表示,中国白酒要想走向世界,必须要做到中国标准达到和超过国际标准,中国标准最终要影响到国际标准。
“可以说,在‘十四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标准化建设都将是构筑酒业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对于整个行业的行稳致远、永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和引领作用。”在日前举办的饮料酒高质量发展论坛暨饮料酒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宣贯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酿酒产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酒业标准体系建设在政府引导、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三重推动下,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奠基阶段、从有到优的发展阶段以及现阶段全力推进的从优到精的高质阶段。当前,中国酒业协会和两个标委会正在全力构建更加科学、健全和完善的酿酒产业标准化体系,大力推动酒业标准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努力发挥标准化工作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为新时期酿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持续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
面向未来,酿酒产业在标准建设、标准创新和标准应用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既蕴藏发展机遇,又将带来更多挑战。宋书玉表示,站在“十四五”酒业发展新征程的起点上,酿酒产业应当进一步充分认识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战略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持续加快酒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步伐,大力推动行业实现标准和质量的“双提升”、机制和效能的“双升级”,用更加科学、现代和健全的标准体系为行业繁荣兴旺、永续发展指引方位、保驾护航。
标准化工作如何推进?宋书玉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立足新格局,全力推动酒业标准体系的健全完善。当前,随着消费理念的不断变化和消费者购买力的持续提升,酒类消费需求也变得更为多元化、个性化和品质化。需求的不断升级,特别是品质需求的持续提升,推动着酒类产业进入了持续景气的新阶段,但也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技术支撑和重要基石,标准化体系建设将在酒业新格局构建中发挥更大引领作用,而这也为酒业标准化体系构建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立足酒业新格局,有必要进一步推动标准化体系的健全完善,推动酒业市场发展成果和科技创新成果持续向标准转化,实现品质升级、技术进步和标准提升之间的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用标准引领酿酒产业品质实力、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不断提升。
二是着眼新发展,全力促进酒业标准建设的跨越提升。作为酿酒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指引,标准化建设需要紧贴时代脉搏、紧扣行业前沿,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为酿酒产业迈入新阶段引导发展方向。要用标准推进产业绿色化,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完善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研制,建立健全绿色工厂标准、绿色园区标准和绿色制造标准;聚焦产区生态和酿造微生态保护,不断完善酿酒产区的生态环境标准、污染防治标准和风险管控标准,筑牢产业生态基石。要用标准推进产业智慧化,结合数字时代酿酒产业新发展,加快智能酿造、智慧酿造和智慧工厂的标准研制,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智慧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要用标准推进产业国际化,加快推动酿酒产业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互认,积极参与国际饮料酒市场规则构建,努力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参与者、引领者,打破我国酒类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升中国酒业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是放眼新未来,全力推进酒业标准创设的前瞻布局。当前,酒业发展正处于百花齐放、持续景气的繁荣阶段,整个产业在产品研发、文化建设、消费业态和营销服务等领域,正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变化、新发展。面向产业创新不断加速的新未来,标准化工作也要提前布局、换挡提速,要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协同推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体系建设,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加快推动原创性、高质量的产品等级标准和产区特色标准建设,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要扩展标准建设范畴,加快提升在文化建设、人才培育和酒庄打造等领域的标准规范力度,引领行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健康发展。
四是聚焦新任务,全力加强酒业标准应用的落地落实。制定一个好的标准需要付出无数艰辛,而推动标准的广泛应用更需付出艰巨努力。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标准推广组织机制,强化与地方协会、产区政府和领军企业的协同联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标准宣贯,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标准化宣传,持续扩大宣传声量,把新版国标的创造创新、突出优势和重要影响讲好讲实讲透,提升全行业标准化发展意识。要促进标准应用,开展标准化发展评价,推动标准化工作与酒业产区建设和园区规划有效挂钩、合理衔接,将标准应用转变为企业稳步发展和创新升级的重要抓手。
“酒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标准化体系的高质量建设。中国酒业协会和全国酿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继续大力推动产业标准化水平提升,把酒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不断用标准筑牢酿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宋书玉如是说。
(顾雨霏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