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联系我们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持续显现
本报记者 连荷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当天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有效应对疫情汛情等多重考验,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国际收支保持平衡,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经济恢复态势持续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恢复的态势。进入三季度以后,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全球疫情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国内部分地区受到疫情、汛情的多重冲击,经济转型调整压力有所显现。付凌晖表示,面对复杂局面,国民经济保持了恢复态势,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一,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恢复态势持续。一是经济持续增长。受上年同期基数抬升影响,以及疫情汛情的冲击,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但环比延续扩张势头,两年平均增速仍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高于6%以上的预期目标。二是就业基本稳定,经济持续恢复。三是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生猪产能恢复,工业服务业生产增加,重要民生产品供给充足,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四是国际收支继续改善。从货物贸易看,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顺差同比扩大23.7%。
第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质量效益提升。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贡献率提升,绿色发展持续推进,企业利润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2%,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二是需求结构继续改善,最终消费贡献率提高。前三季度,最终消费贡献率为64.8%,比上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升级类消费和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9.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35.7%。
第三,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继续巩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创新投入不断增加,绿色低碳智能产品不断涌现。我国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利用外资持续增加,1—8月份,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2.3%。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前三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3.4%;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万列,同比增长29%。网上直播带货、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兴起。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
第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城乡看,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前三季度,农村居民收入名义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1个百分点。同时,居民生活相关商品价格稳中有降。农业生产总体较好,生猪生产持续恢复,食品等相关商品供应充足,居民生活得到较好保障。
付凌晖表示,这些情况表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续显现,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回旋空间广阔的特点明显。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挑战增多。下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推动经济稳定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展现强大韧性和活力
对于下阶段经济运行的变化,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恢复取得了积极成效。尽管三季度经济增速受到疫情、汛情以及基数升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所回落,但我国经济发展还是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总的看,经济持续恢复、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不断改变,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任务。
一是经济恢复有支撑。从消费来看,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有利于消费能力增强。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消费环境也有所改善,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也有助于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15.8%,两年平均增长5.7%,比上半年有所加快。从投资看,企业效益保持较快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也会持续显效,有助于制造业投资总体改善。从进出口看,世界经济总体复苏,我国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企业能够灵活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出口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国内经济恢复也会带动进口增加。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7%。
二是产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尽管受到疫情、汛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产业提质升级的态势没有发生改变。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夏粮和早稻均实现增产,秋粮播种面积增加,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也有望实现丰收。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速。
三是创新驱动持续增强。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我国创新发展势头良好,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20年,我国研发投入经费增长10.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了2.4%,接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随着我国创新环境优化,创新支持政策完善,将进一步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投入增加。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2%,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20.1%。
农业经济整体形势较好
粮价稳百价稳。付凌晖表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今年以来,各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支持农业稳产增产,保持粮食生产的安全,成效在不断显现。前三季度,我国农业经济整体形势仍比较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6%,其中猪肉价格下降28%,粮食价格上涨1%。
一是农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在支持农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前三季度,我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两年平均增长4.9%,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5.5%,对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
二是粮食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尽管部分地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全国范围看,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总体上还是较为适宜的,田间管理和减灾措施也是有力的。今年夏粮和早稻实现了双增产,合计增产2.2%。今年秋粮播种面积明显扩大,其中高产作物玉米增加较多。总体来看,秋粮有望实现较好的收成,有利于全年丰收。
三是畜牧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恢复生猪生产,促进畜牧业发展,效果也持续显现。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22.4%,其中猪肉产量增长38%。生猪出栏达到49193万头,同比增长35.9%,生猪存栏43764万头,同比增长18.2%。生猪存栏和出栏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
今年前三季度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8%,近期猪肉价格持续下降,养殖户陷入亏损,尤其是国庆节期间,全国的猪价屡现新低,养殖户恐慌持续加剧。对此,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生猪生产持续恢复,产能持续扩大,相关价格出现了下降。总的来看,下阶段,随着一些地区肉类腌制的需求持续增加,加上元旦、春节节日消费的提振作用,猪肉消费需求会有所增加。同时,年内中央第二轮的冻猪肉收储即将启动,都将有利于猪肉价格稳定。农业生产的稳定,为全年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付凌晖表示,但也要看到,我国农业生产仍然存在着薄弱环节,推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仍需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