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联系我们
注意!这5类食品不属于“预制菜”
近日,罗永浩与知名连锁餐饮品牌西贝之间预制菜之争闹得沸沸扬扬。据第一财经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制菜》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国家层面对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认定还是依据2024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是2024年作者关于预制菜的一篇文章,重新分享给大家。
在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预制菜因其便捷性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市场上对于预制菜的理解存在诸多误区,如范围泛化、标准不一、政策扶持范围不明确,以及消费者对预制菜添加防腐剂的担忧等。为此,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规范了预制菜范围。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预制菜范围的划定,比以往行业内广义上包含即配、即烹、即热、即食的预制菜概念缩窄很多,同时规定预制菜应兼具预制化和菜肴的特征。下面5类食品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1. 添加防腐剂的食品
预制菜属于菜肴范畴,菜肴在烹制过程中一般不添加防腐剂,规定预制菜中不添加防腐剂更加符合消费者期待,通过先进的贮存和加工技术,预制菜可以确保在不使用防腐剂的情况下保持较长的保质期。
2. 未经工业化预加工过程的食品
为保障预制菜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预制菜企业应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资质,规模化、标准化、洁净化、规范化生产,符合国家关于预包装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关要求。市场上常见预制菜有:红烧狮子头、梅菜扣肉、红烧肉、宫保鸡丁、烤鱼、酸菜鱼等。
预制菜的生产需要依托现代化的食品加工设备和工艺,以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小作坊缺乏相应的生产条件和质量控制能力,那些仅经过简单加工或家庭式制作的食品,即使具有预制的特点,也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此外,中央厨房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和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虽然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处理,但并未经历完整的工业化预加工过程,同样不属于预制菜。
3. 不经过加热或熟制的即食食品
加热是指将食品加热到可食用状态的过程,即针对已经预加工熟制的产品在食用前的简单复热。熟制是指经炒、炸、烤、煮、蒸等将食品熟制的过程,即在预加工阶段并未完全熟制,需要彻底熟制后方可食用。
预制菜需要在消费者端进行加热或烹饪,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口感。因此,那些已经熟制、可以直接食用的即食食品如罐头、火腿肠等,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不属于预制菜。
4. 散装食品
预制菜是经过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预包装菜肴,其包装材料和标签信息均符合相关法规要求。散装食品缺乏明确的包装和标签信息,难以追溯其来源和质量情况,不属于预制菜。
5. 主食类食品
为了凸显预制菜的菜肴属性,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披萨等被明确排除在预制菜范畴之外。
通过明确预制菜的范围,可以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推动预制菜产业朝着更加健康、安全、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也为预制菜的生产、销售、监管等各个环节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和依据。希望广大消费者能够正确认知预制菜,选择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
近期,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六部门关于切实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持续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凡是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食品,一律不得在食品标签或包装容器上标识“预制菜”字样。
文章来源:食事求释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