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联系我们

新闻热线: 13034975678

精准把脉“病情” 分类治理土壤污染

时间:2020-06-04 11:54

本报记者 王金臣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今年环境日我国宣传主题沿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动员社会各界自觉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此前,刚上任不久的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指出了良好生态环境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黄润秋表示,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当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还是在低水平上的提升,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

  业内专家认为,想要解决土地污染问题,只有正视问题的存在,才有可能化解危机。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治理难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教授王静介绍,2010年,原环保部监测了27个省份农田、菜地等的507个土壤样品,超标率为11.1%-42.6%,主要污染指标为重金属、DDT。2005年—2013年,我国首次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面积近630万平方公里,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多环芳烃、六六六和DDT。

  2019年农业农村部开展了130万个点位的农田重金属污染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情况。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8%,比上世纪90年代初低0.07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左右,比开垦之初下降5个多百分点。我国的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我国粮食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呈加重趋势,五大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污染点位超标率平均为23.28%,高于全国19.4%的平均水平。”河南远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党永富说。

  污染农田土壤的重金属元素主要包括镉、汞、铅、砷、铬和铜等,主要来源于各种污水如工业、商业和生活污水,大气沉降如工业粉尘和汽车尾气,固体废弃物如矿业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各种垃圾以及农用物资如农药、化肥和地膜等。中山大学食品与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长刘昕表示,未经处理的各种污水直接进入江、河、湖泊和农田是导致农田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水中的重金属元素污染了农田土壤,土壤中的重金属随作物的吸收、转运而进入人类食物链,引发各种食品安全事故。

  据统计,全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约有1000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10%以上。检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许多区域地下水及90%的城市地下水被污染,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土壤环境呈现急剧恶化的趋势,生态环境问题进入多型叠加期。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到19.4%,其中有40%农田灌溉使用地下水,土壤中的重金属随作物的吸收、转运而进入人类食物链。

  刘昕表示,土壤重金属污染以及治理已经成为科学界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以日本对重金属镉污染控制为例,在1968年确定镉是痛痛病的元凶之后,日本政府严格控制各种污染源的排放。至1974年,镉的使用量从1969年的2253吨下降到927吨,下降了60%。至1975年几乎关闭了所有矿山;2005年以前,日本关停了大部分的镍镉电池生产厂。日本环境的镉安全很大程度上是在这样严格的镉排放控制下实现的。

  “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编制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是当务之急。”刘昕说。

  从“重用轻养”向“用养结合”转变

  5月7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显示,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全国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这意味着当前,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增强,土地污染状况得到进一步控制,环境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研究员周健民表示,但仍需要面对受污染土壤不易修复和治理的现实难题。

  周健民表示,当前,土壤污染治理没有达到理想效果,这需要时间和技术去克服当前土壤污染治理多面临的困难。比如,对土壤污染的情况了解不彻底、未对污染的土壤进行分类治理、国内的土壤修复技术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以及管理粗放等问题。“当前,受污染的土地在全国范围内已被大致摸清,但具体到部分地带,并不能做到每一块土地都有详细的数据。此外,对土壤的基本信息了解不够。只有了解突然污染的状况以及数据,我们才能因地制宜地治理和修复。”

  土壤污染的治理要以防为主,一旦土壤被污染,治理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周健民建议,要在了解土壤污染的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治理。对轻度污染土壤要边修复、边利用,通过作物选择,如种植对污染物吸收不敏感的品种、非食用的经济作物等,再加上一些辅助措施,安全利用。对污染比较严重的土壤,就要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并进行土壤修复。对污染土壤的修复也要根据污染性质精准施策,看土壤是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还是复合污染,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等。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党永富建议,应从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考虑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大要素统一,实现耕地从单纯保耕地数量向保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的根本性转变,从“重用轻养”的耕地利用方式向“用养结合”转变,从一般层面的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